越城医疗器械创新服务综合体打造区域集群发展新模式
发布时间:2020-06-08 分类:国内

导读: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在国家发展战略中上升到了更高的层面。作为推动产业发展的土壤,产业集群的发展和创新也相继进入新的探索和实践阶段。

长三角城市群是“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地带,在中国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也是中国城镇化基础最好的地区之一。《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指明,长三角城市群要建设面向全球、辐射亚太、引领全国的世界级城市群。建成最具经济活力的资源配置中心、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等。国家战略发展规划以及区域政策引导,让长三角经济圈成为医疗企业拓展版图的重要选项。

绍兴是中国长三角经济圈的重要组成单元,链接长三角和大湾区,加快培育生物医药千亿级制造业集群和医疗器械特色产业链,在高端医用敷料、医用高性能影像设备、生物医用新材料、植介入医疗器械四大重点领域领先发展;体外诊断、移动医疗、康复辅具等新领域快速崛起。在国家健康与科技重点支持的11项医疗器械类型中,已完成7项突破。截止目前,绍兴越城区已聚集了众多海外高层次创业团队,形成了以明峰、振德、震元、海圣等骨干企业为引领,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小微企业蓬勃发展的格局,成为长三角乃至全国医疗器械产业的重要力量。

如今,绍兴越城在重要医疗产业集群发展的基础之上探索产业集群治理新模式,不断创新服务、突破生态聚合能力边界,创造了全新的产业集群治理模式。

2020年6月4日,2020长三角医健产城新地标暨浙江越城区云上推介会举行,同期宣布绍兴越城医疗器械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获得浙江省省级服务创新综合体创建名录,并揭牌。绍兴越城区副区长汤枥钧、绍兴市科学技术局党组成员、调研员严建林、绍兴越城区科技局局长谷丰、北大医疗创新谷总经理李海生、北大医疗创新谷副总经理李保卫、浙江大学医学院教授那仁满都拉、北京澜峰资本合伙人梁敬丰、衡芯生物创始人吴传勇、北大医疗创新谷园区事业部侯雁、动脉网活动产品中心副总经理魏小琳等嘉宾参与了云上推介会。

“城市基因+区域政策”引导,加速产业集群发展

作为长三角经济圈的重要单元,绍兴城市经济综合实力位列全国排名33位;2019年实现生产总值5781亿元,人均GDP达到11.48万元。集成电路、高端生物医药产业分别入选省“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培育名单。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实施,绍兴市围绕浙江省《关于加快生命健康科技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推动浙江省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政策意见,以越城区、滨海新区为基础,大力发展高端化学药品制剂、生物技术药物和高性能医疗器械,打造长三角地区生命健康综合型基地。

绍兴市越城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汤枥钧在云上推介活动讲话中表示:绍兴越城区重点打造健康装备和医用新材料特色产业,针对医疗器械企业拿证难、融资难、人才难、市场拓展难等短板难题,越城区紧抓“创新+服务”发展理念,推动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针对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规划专门研究出台新政28条,范围涵盖人才引进、产业基金设立、金融支持等多个方面,重点支持医疗器械企业的创新发展;为了提高创新服务能力和水平,全面推行“常年申报、常年受理”认定模式,建立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服务企业清单、企业发展需求清单、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清单”3张清单,为科技企业提供零距离、专业化服务。

截止目前,绍兴已经拥有国家火炬绍兴健康装备和医用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绍兴滨海新区高端生物医药“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浙江省绍兴越城医疗器械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等大平台,各类医疗器械企业80余家。振德医疗、明峰医疗、海圣医疗、达美生物、同创生物等行业领先梯队企业皆诞生成长于此。

“科技赋能+创新服务”,打造医疗产业集聚发展新模式

医疗器械产业是国家重点支持的战略新兴产业。据统计,2019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达到6285亿元,预计到2022年市场规模将增长到9000多亿,行业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从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情况来看,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数量十年来一直保持增加的趋势发展。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截至2018年,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已达17236家,比去年同期增加1112家。预测2020年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达到2万家。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进入高速发展期。医疗器械产业集群也相应迎来了充分发展阶段,一批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出现。如何不断的优化产业集群的治理,真正帮助集群内企业的快速成长,实现产业变革,是当下所有产业集群共同面临的课题。

就医疗器械产业集聚形态而言,从最初的同类企业物理聚集的产业园到向医疗创新生态汇聚和融合的医疗产业综合体,都是建立在物理集聚和企业属性的基础上的生态圈建设,侧重于物理要素的聚合。那么是否存在以服务要素的生态聚合呢?

绍兴越城区科学技术局局长谷丰给出了答案:“浙江省特有的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开创了创新生态构筑新模式、提供了企业创新发展新载体。”

越城医疗器械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是一种新型的综合体,不同于产业综合体侧重于生态圈各要素在统一物理空间上的集中打造,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侧重于创新服务要素的集聚,实现创新生态圈各要素在区域范围内的整合。越城医疗器械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于2017年正式立项,2018年动工,于2019年5月28日正式启用;2020年3月启动筹建综合体、医疗器械3C平台等综合性创新服务平台。

为更好地服务产业内的创新企业,越城医疗器械综合体在物理载体、资源互通、资金保障方面进行完整设计:

(1)物理载体:综合体建设设有公共服务、展览展示、公共实验室、检测平台、共享冷链、创业孵化、仓储中心等,公共服务面积超过1万平米。

(2)创新资源互通:即绍兴地方医院和北大医疗两大医院体系,三家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十二家院士/专家工作站,两家省级重点实验室,以及涵盖十二家地方高校科研和学生资源的创新研发平台。

(3)资金保障:3亿规模医疗器械专项资金,5亿元人才基金,100亿元医疗大产业基金。为人才引进设立每户200-1000万专项孵化启动资金。最高每户每年500万的注册证奖励资金等多维度的资金支持与保障。

(4)评价体系:综合体以创新服务体系的完整性和有效性为评价,引导政府和管理方为企业提供专业而精准的服务。

绍兴越城医疗器械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与浙江大学医学院保持良好的技术合作。浙江大学医学院教授那仁满都拉表示:“科研是产业发展的推动力,企业在技术引进中需要借助专业的团队,判断引进技术的价值和意义。浙江大学医学院立志于帮助医疗企业科技的科研成果实现落地转化。”

作为一种全新的产业集聚服务模式,绍兴越城医疗器械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由越城区政府、北京澜峰资本、北大医疗创新谷三方携手打造。三方管理主体根据各自优势对综合体的发展赋能:

越城区政府根据国家政策的指导方向为综合体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引导和支持;

北京澜峰资本依托本土团队澜北投资,为综合体构架并践行医疗产业创新服务体系;

北大医疗创新谷利用自身平台优势,协同综合体促进科技导向的专业孵化能力提升,助力建立链接的创新医疗企业快速成长。

三方管理主体协同推进综合体创新发展,整体协调区域内和跨区域生态中各类主体的对接,提供系统服务,为产学研用创造最佳环境。

北大医疗创新谷总经理李海生先生表示:2018年北大医疗创新谷与绍兴越城医疗器械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达成合作后,派驻专业团队搭建标准化园区管理体系,深度参与项目前期规划、改造实施、招商运营等工作。自2019年5月综合体正式启用以来,引入了一批高质量医疗器械企业,创新服务专业、精准,产业集聚效果显著。双方的合作将持续专注于科技创新,服务于科学家创业,助力企业技术创新、共享企业成长红利。

“赋能+共生”,创新企业快速发展推动产业进步

截止目前,综合体已经实现了涵盖植介入类器械、体外诊断生物芯片与仪器、智慧医疗、医用新材料、防护用品类医疗器械等多种类别企业的聚集,帮助人工磁环括约肌项目、衡芯生物数字微流控项目等实现快速成长。

衡芯生物数字微流控项目创始人吴传勇博士在活动现场就项目选择落地绍兴越城医疗器械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衡芯生物数字微流控项目选择越城综合体的原因是多方面考量的结果。首先,绍兴越城医疗器械行业产业基础雄厚,越城地方政府对医疗器械产业的扶持和重视程度也非常高,这样的背景为产业发展营造了非常好的氛围;第二,综合体由北京澜峰资本与北大医疗创新谷合作管理,拥有系统的管理规范,专业性和创新性的服务;第三,在企业实际的落地过程中,包括人才项目申报、落户选址、工商注册及环评消防等一系列环节,综合体确实给予企业非常高效的帮助,有效减少我们前期的资金投入,节约了时间成本。”

越城医疗器械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的诞生不仅为长三角地区的医疗器械产业集群提供了全新的管理模式借鉴,同时也为医疗产业内的创新企业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成长平台,为寻找城市合作的企业提供了全新的选择。为中国医疗产业集群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全新的可能。

精彩推荐
相关文档
媒体发稿┆招聘信息┆网站导航┆友情链接┆联络我们┆广告服务
Copyright © 2019 全球报道网 All Rights Reserved